送走了“大姨妈”,算好排卵时间备孕,结果又出血了,一个月来两次例假?这是很多女性朋友经常遇到的问题。别紧张,可能是排卵期出血!
- 什么是排卵期出血?
排卵期出血是指女性在有规律的两次月经中期,即排卵期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,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。如果只是偶尔出现排卵期出血,不必太紧张,但是,如果反复出现排卵期出血,就要重视了。
- 排卵期出血的原因?
现代医学认为排卵期出血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,在排卵前,雌激素水平达到一个高峰,当卵泡成熟排出后,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,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,引起子宫内膜局部溃破、脱落,从而发生少量突破性出血,但排卵后随着黄体的形成,黄体分泌雌、孕激素,会很快修复子宫内膜而出血停止。
- 怎样判断排卵期出血?
·排卵期出血约发生于经前14天左右;
·出血量一般较正常月经少,或仅为白带夹血丝,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后自行停止;
·可能伴随着下腹胀闷不适或下腹痛,即所谓的“排卵痛”,一般持续数小时;
·可通过每天监测基础体温来明确是否排卵期间出血。
值得注意的是:如果反复出现经间期出血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进行妇科检查、B超及宫颈筛查排除阴道、宫颈、子宫内膜、子宫粘膜下肌瘤等病变引起的出血。
- 排卵期出血如何治疗?
如果只是偶尔出现排卵期少量出血,持续时间短,则无需药物治疗,出血期间注意勤换卫生巾,保持外阴清洁,避免感染,避免剧烈活动,注意休息。如果反复出现排卵期出血、出血量多,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。同时要保持心情愉快,注意休息,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影响内分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