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菜单

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

今天东方常识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养猪场疫病防治的养殖知识,其中也会对怎样防治猪蓝耳病?(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)进行专业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我们开始吧!

怎样防治猪蓝耳病?

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(PRRSV)引起的疾病,我国是1995年以后由国外传入才暴发该病。只要这个病在猪场存在,就很难清除,各种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,但是主要侵害仔猪和繁殖母猪,而育肥猪较不易感染。[主要症状](1)母猪主要表现精神倦怠、厌食、发热、咳嗽、呼吸困难;妊娠母猪发生造成,后期流产、产死胎、弱胎和木乃伊化,产后**延长,**后屡配不孕。(2)新生仔猪呼吸困难,行走不稳、耳朵、尾部发紫,7天内死亡60%左右。断奶仔猪体温升高到40℃以上,呼吸困难,两眼水肿,结膜发炎。食欲减退或不食,腹泻、消瘦、瘫痪,易继发其他病,死亡率高达80%以上甚至全部死亡。(3)育肥猪的症状较轻,只是不愿意吃食,轻度呼吸困难,鼻、耳朵、尾部、腹部皮肤出现紫色斑。[预防]猪蓝耳病的预防主要是应用蓝耳病疫苗,在没有发生本病的猪场或受威胁的猪场和地区,选用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,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蓝耳病灭活苗,每头猪2头份。坚持用猪病防制的综合措施,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。对猪群进行药物预防时,可以选用泰乐菌素100克+氟苯尼考100克+氨茶碱100克,混合在1吨饲料中,调匀后饲喂,连用5~7天;也可用精制土霉素粉500克+氟苯尼考100克+阿散酸100克拌入1吨饲料中,调匀,饲喂5~7天。[治疗]目前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的方法,可采用对症治疗。可以选用青霉素、硫酸链霉素、长效土霉素、****、10%安钠咖、30%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。(1)长效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,肌内注射,每天1次,连用3天。(2)清热解毒注射液每头30~50毫升+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~4万国际单位+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~2万国际单位+****每千克体重1~2毫克混合,肌内注射,每天1次,连用3天。(3)30%安乃近每头5~10毫升+异丙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~2毫克+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头5~10毫升混合,肌内注射,每天1次,连用3天。以上药物可以同时应用,采取分点肌内注射的方法,每天1次,连用3天。

春天养猪有哪些常见的病?应该怎样预防?与治疗?

一、修复猪舍,搞好消毒
保持猪舍温暖、干燥、通风,搞好猪舍卫生,经常对猪圈消毒,消除病菌的生存环境,是搞好春季养猪的重要环节。猪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,尤其是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,体表沉积脂肪少,抗寒能力差。而早春三月的天气变化无常,昼夜温差较大。所以保持猪舍温暖、环境干燥洁净、空气流畅,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显得尤为重要。特别在北方地区,经产母猪一定要实行暖房产仔,这是保证仔猪全活全壮的基础。同时,在春季来临之前,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,防止病菌生长繁殖。具体做法是先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,再用20%~30%的石灰乳或20%的草木灰或2%~3%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、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,用具洗净后用3%~5%的来苏儿水消毒,然后用水冲洗。
二、加强防疫,注重营养
春季要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。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只的免疫注射。一旦发现疫病,要严格封锁、消毒,强化预防注射,按要求处理好死猪尸体。如果周围地域发生了疫情,除搞好猪舍消毒外,还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、车辆进入猪场,自己的车辆、人员从外疫区回来后要彻底消毒。同时,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的健康也有重大影响。高水平的营养供给,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,保证猪有一个较好的体况,能有效提高猪抵御疾病的能力。因此,在生产中应按猪不同的生长阶段,科学地投饲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,并根据猪体重、采食情况的变化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。春季青绿饲料缺乏,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啤酒糟、饼类饲料,以增进猪的食欲,同时要补充一些维生素。
三、 精细管理,科学喂养
育肥猪和种猪的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,但仔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慎之又慎。因为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,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不健全,在气候善变的春季,饲养管理稍有差错,极易引起仔猪患病,甚至大批死亡。因此,要改善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,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,做好开食、补饲、旺食的三个环节,使仔猪平安度过初生关、补料关和断奶关,应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。预防仔猪痢疾应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,同时注意母猪产后环境的卫生清洁和仔猪体质的改善。对各饲养阶段的猪只要注意饲喂全价配合饲料,并适量添加复合添加剂。供给清洁的饮水、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运动,以促进猪的健康生长,使猪能够平安度过春季疾病多发的季节。
四、搞好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
有许多猪病极易在春季发生,最常见的有腹泻病、霉形体肺炎、流感和仔猪水肿病。
猪腹泻病猪腹泻病是春季多发的常见病,主要症状为拉稀。该病由多种病因引起,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治疗,提高疗效。
1、传染性胃肠炎。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。该病的特点是,病猪出现水样腹泻、呕吐和脱水,一旦有猪发病,会在整群中迅速传染。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,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,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,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。
2、轮状病毒病。该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冬春多发,而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。该病的主要病状为仔猪厌食、呕吐、下痢,治疗可立即停止哺乳,内服葡萄糖盐水和复方葡萄糖溶液。
3、仔猪黄痢。该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,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。该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,少有呕吐,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,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。该病的病程较急,发病后一般来不及治疗就死亡。如果发现猪群中有1只仔猪感染,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,可内服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氯霉素、磺胺脒等抗菌素,并配合调痢生、乳康生、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。
4、仔猪白痢。该病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,多发于10~30日龄的仔猪,呈地方性流行。该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,发病季节不明显,病死率也不高,但治疗不及时易成僵猪。用磺胺脒、土霉素、强力霉素、氟哌酸、痢特灵、白痢散等药物治疗有良效。
5、仔猪红痢。该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,是一种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、主要感染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。病猪偶有呕吐,排红色黏粪,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。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,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,保持圈舍卫生,减少感染机会;另一方面,可在仔猪初生3日龄内每千克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iu,日服2次,有良好的预防效果。
6、仔猪副伤寒。该病是一种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,主要侵害2~4日龄仔猪,无明显季节性。病猪急性型初期便秘,后下痢,排恶臭血便,腹部、耳下、四肢末端、嘴尖和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,后期变为青紫色,体温升高。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,粪便呈灰色、淡黄或暗绿色,皮肤有湿疹。青霉素、链霉素、红霉素和土霉素等抗菌素对该病无效,用庆大霉素、卡那霉素、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。
7、猪痢疾。该病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,多发于架子猪,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病。该病传播缓慢,流行期长,发病率高,死亡率低,可长期危害猪群。病猪排出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的粪便,呈胶冻状。该病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,但停药后易复发,较难根治。可选用痢菌净、黄连素、痢特灵、杆菌肽、喹乙醇、四环素等药物治疗,如果发现疗效欠佳时应尽快调换药物。
8、猪霉形体肺炎
冬春季节是猪霉形体肺炎的多发季节。该病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,潜伏期一般为11~16天左右,最长的可达1个月以上。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。
急性型以仔猪、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多发。病猪头下垂,精神不振,呼吸每分钟60~100次,张口喘气,并发出哮喘声,咳嗽少而低沉,黏膜发紫,体温变化不大,死亡率较高,病程7~10天。慢性型都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。病猪发病初期常见短而少的干咳,久之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,尤其以早晚和运动以及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最为常见。病程可拖至2~3个月甚至半年,虽然死亡率不高,但因影响其生长发育而致僵。防治可肌肉注射猪喘平,每日2~4万iu/kg体重,连续注射5天为1个疗程;盐酸土霉素1~1.5g一次肌注,7天为1个疗程;氢富马酸盐肌内注射,每日1次,剂量为11mg/kg体重,连续注射5天;1g枝原净粉剂溶于4.5kg饮水中,让猪自由饮服,连服7天。
9、 猪流感
猪流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,呈地方性流行。该病的发病率高,潜伏期为2~7天,病程1周左右。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,精神不振,食欲减退或废绝,常横卧在一起,不愿活动,呼吸困难,激烈咳嗽,眼鼻流出黏液。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,则易并发支气管炎、肺炎和胸膜炎等,增加猪的病死率。
预防该病应铺垫和勤换干草,定期用5%的烧碱对猪舍消毒。注意天气变化,遇有降温要及时采取保温措施。防止易感猪与感染的动物接触。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2次,免疫期可达8个月。该病无特殊药物治疗,只能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,同时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,以避免继发感染。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兰根冲剂防治,用量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。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,另加病毒灵同时肌注,每天2次,连续注射5天。在饲料中添加2%的抗生素和抗菌素,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。
10、仔猪水肿病
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。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,尤以冬春季节多发,流行较广泛,致死率高达80%以上。
该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,尤以断奶后5~15天、生长快、膘情好的仔猪发病多。该病主要因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,引起肠道微生物群变化而导致发病。另外,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,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。
该病发病突然,暴发初期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猪就突然死亡。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,不食,眼睑、头部、颈部和*门等部位水肿,有时全身水肿,指压留痕。病初病猪有神经症状,表现为兴奋、转圈、心跳增快、震颤、共济失调、叫声嘶哑,后期发生后肢麻痹。急性病例4~5小时死亡,多数在1~2天内死亡。年龄稍大的猪,病程可延长到5~7天。
补饲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剂,给断奶仔猪适量饲喂大蒜,断奶时适当减少饲料饲喂量,一周后再足量饲喂等,对预防该病有良好的效果。如因缺硒诱发水肿病,可用0.1%的**酸钠按每千克体重1ml肌注,每日1次,连续注射3天。治疗可用安维糖注射液,每头猪腹腔注射40~60m乙在治疗的同时停喂精料,加喂青料,并加强运动。也可选用****磷酸钠、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。治疗时还应配合利尿、缓泻、排毒,用速尿针剂肌注;灌服盐类泻剂如硫酸镁、硫酸钠、人工盐和大黄末、碳酸氢钠,每日1~2次,连续5天。

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

如何做好猪场消毒工作?

养猪场消毒有妙招,预防工作要做好,这样做成本低且效果好!

养猪户如何防止猪流感

那种病说实话一直存在,也是**共患病,这次那么厉害是变异了的结果。而且主要开始在人群蔓延。不过你也不担心,目前还没有中国本地疫情的暴发报到,平常做好消毒工作就是了。你父母搞养殖的应该知道消毒程序。建议如果你父母在期间若有生病的状况建议不要接触猪就好了。
我本科学的是动物医学,现在已考入预防兽医的硕士。现在给你说说猪感冒的临床症状吧。
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.3~41.5℃,厌食或食欲废绝,极度虚弱乃至虚脱,常卧地。呼吸急促、腹式呼吸、阵发性咳嗽。从眼和鼻流出粘液,鼻分泌物有时带血。病猪挤卧在一起,难以移动,触摸肌肉僵硬、疼痛,出现膈肌痉挛,呼吸顿挫,一般称这为打嗝儿。如有继发感染,则病势加重,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。母猪在怀孕期感染,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~5天发病很重,有些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。
病理解剖变化就是呼吸道的一系列病变,主要是各类炎症啊,出血啊。
感冒病毒变异比较快,所以猪只出现感冒症状不一定就是高致病性猪流感哈,不过还是多多注意就是消毒就是了。
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

怎么防止猪口蹄疫?

猪口蹄一般冬季、春季发生较多,针对猪口蹄疫应把预防作为重点,所以在此间做好猪口蹄的防止工作才是重中之重!
猪口蹄疫预防,步骤如下:
1、搞好猪舍的环境,用一些消毒药消毒,一般情况下是一周消毒两次
2、在疫区的猪注射猪疫康,刚产下的小猪,没吃奶前,也可以注射,可有效地预防口蹄疫。
3、当猪发生口蹄疫时要及时与健康猪群隔离开来,然后采用血清抗体药物做紧急治疗,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。治疗方案:猪疫康200斤/支配合黄金头孢治疗一次即可痊愈。如果有心肌炎类型的猪可先打****(孕蓄不可打****),半个小时以后再打针。

猪场的环境卫生消毒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

猪场消毒制度 1. 生活区:办公室、食堂、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。(每月1号) 2. 售猪周转区:周转猪舍、出猪台、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猪后大消毒一次。 3. 生产区正门消毒池:每周至少更换池水、池药2次持有效浓度。,保 4. 车辆: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,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。 5. 更衣室、工作服:更衣室每周末消毒 一次,工作服清洗时消毒。 6. 生产区环境:生产区道路及两侧5米内范围、猪舍间空地每月至少消毒2次。 7. 各栋猪舍门口消毒池与盆:每周更换池、盆水、药至少2次,保持有效浓度。 8. 猪舍、猪群:配种怀孕舍每周至少消毒一次,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2次。 9. 人员消毒:进入猪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,手洗消毒盆消毒 。 具体 (1)环境消毒 猪舍周围环境每2-3周用2%火碱等消毒药消毒1次。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、排粪沟、下水道出口,每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。在大门口、猪舍入口设消毒池,消毒药物用2%火碱等消毒药,每周更换1次。 (2)人员消毒 严格控制外来人员,必须进入生产区时,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,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,按指定路线行走。 (3)猪舍消毒 ① 空舍消毒 每批猪调出后,按以下程序进行消毒。除粪-清扫-水洗-干燥-2%火碱等消毒液消毒-水洗-干燥-福尔马林熏蒸或火焰消毒-进猪。 ② 带猪消毒 定期进行带猪消毒,可用0.1%新洁尔灭、0.3%过氧乙酸、0.1%次氯酸钠等消毒药进行喷雾消毒,喷雾的雾滴要求50-100微米。 ③ 走廊过道消毒 定期用2%火碱等消毒药进行消毒。 (4)用具消毒 食槽、水槽等用具每天进行洗刷,定期消毒,可用0.1%新洁尔灭或0.2-0.5%过氧乙酸等消毒药进行消毒

如何预防猪群的呼吸道疾病?

猪呼吸道综合症的综合防制措施,在某些长期应用抗菌类药物的猪场一旦发生本病,其药物防治效果均不理想,由于本病的病因与症状的复杂性(有时猪只可表现不一致的症状)以及继发感染的严重性,在呼吸道综合征中,管理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,粉尘、有害气体,高密度饲养、高低温或温度不稳定。管理不善,环境不良容易出现应激,所以应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,例如转群,并圈斗殴,断奶或免疫治疗等。在猪只感染原发病原后,由于原发病原的病毒能引起免疫抑制造成猪的抵抗能力下降,霉菌毒素又能造成猪的免疫能力下降,并且影响平时的药物保健和疫苗效果,尽管猪呼吸道综合症的病因非常复杂,但是疾病的发生以及病情的发展还是有规律的,一般情况下多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,也有联合或协同感染,也有先联合再继发感染,多系统感染,病态严重。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厌食、有的出现结膜炎、继而随病情发展出现呼吸道症状。

猪蓝耳病的防治措施